2024年11月01日下午2點維寧書院第三十六期讀書會順利舉行,本期共讀山下英子的《斷舍離》,這是一本關(guān)于如何在復雜的社會中,通過重新歸納,減法模式和舍棄脫離的三種方法,對于我們目前擁有的繁瑣和表面重要的實物以及精神層面,進行化繁為簡,追求真正純粹的心靈自由的生活方式,并給到了一些真正實用的方法(例如:斷舍不需要的東西,舍去剩余的廢物,脫離對現(xiàn)有物質(zhì)和心靈的依賴),能夠挖掘生命,脫離執(zhí)念的困擾,真正獲得本心和精神的安寧。
01何為“斷舍離”
書中提到:斷舍離的奧義不只是“扔東西”,真正的【斷舍離】其實是分別對應:斬“斷”物欲;“舍”棄廢物;脫“離”執(zhí)念,所以清理廢棄物只是“斷舍離”的敲門磚。比如家里櫥柜、餐架上或者冰箱中囤積的無用之物,家里隨處堆積的廢品破爛,當然也包括精神層面上那些不適宜的過剩觀念,或是讓自己陷入自我否定、自我譴責境地的消極思維或情感紀念物。只有放手這些東西,才能真正解放自己、解放人生。當做到觀念精神上的“斷舍離”時,我們才能獲得俯瞰式思維-高視點·寬視野·深洞察。這才是真正意義上“自在·隨心”的生活之路。所以“斷舍離”的目標其實就是這種“怡然自得”的生活方式。
02 如何“斷舍離”
說到如何“斷舍離”,其實書中也有很詳細的干貨+實操的講解。比如“三分法”“7.5.1法”“1 out 1 in法”“one touch法”和“自立·自由·自在法”。
*三分法:一種分類方法。將物品分為三類,例如將衣物分為“穿著”“保留”和“丟棄”三類。
*7.5.1法:管理物品數(shù)量的規(guī)則。指在可見的空間中,只保留七成滿的物品,五成用于儲藏,而一成是展示裝飾品。
*1 out 1 in法:關(guān)于物品替換的原則。即每引入一個新物品,就要淘汰一個現(xiàn)有的物品,以此來控制物品的數(shù)量。
*one touch法:關(guān)于物品存放的方法。強調(diào)物品應該存放在易于拿取和存放的地方,以減少整理的時間和精力。
*自立·自由·自在法:這是一種關(guān)于如何讓物品和空間更加有序和舒適的整理哲學,強調(diào)物品應該自立(易于管理),自由(易于使用),自在(讓人感到舒適)。
03 “斷舍離”與人生哲學
物品也好,人也好,情緒也好...都需要給自己找到一個出口,而不是一個替代或者壓制。因為斷舍離的過程也是心靈成長的過程。它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通過放棄對物品的依賴,放下對某個人,某件事的執(zhí)念從而實現(xiàn)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。也許有時候你放不下的,并不是某個確定的外在,而是你未能看清的自己內(nèi)心。
就好像你很愛很愛一個人,也許你愛的從來不是那個人,而是缺失的那部分自己。你真正放不下的,從來都不是這份感情,而是真正的自己。當你用斷舍離的方式層層將對方的濾鏡褪下,將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欲望層層揭開。
愛與不愛,一目了然,因為這一刻你會明白,愛不愛,根本就沒那么重要。
所以你真正要斷舍離的,是那個人,自己,過去,現(xiàn)在,未來,還是自己的慣性思維?就好像,過去的我以為的斷舍離,就是把不要的都盡可能地丟出去,不做分類,不去控制總量,不講方法,只斷舍離當下和過去,不斷舍離未來。
其實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你真正能夠斷舍離的,真正需要斷舍離的,只有你自己的慣性思維,以及被慣性思維影響下的行為。這才是你真正的執(zhí)念。斷舍離的主角從來都不是物品,而是自己。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(xiàn)在。
每一份執(zhí)念的產(chǎn)生,背后都暗含著一份新舊思維的沖撞。去撞破它,或者躺平它,都是一種值得尊重的選擇。因為“斷舍離”真正的目的,是獲得一種真正的“怡然自得”的生活方式。
不需要壓制,不需要轉(zhuǎn)換,坦然面對負面消極情緒,安然享受正面積極情緒,順其自然,怡然自得。本期讀書會在歡聲笑語中結(jié)束,期待下一期曾仕強老師的《我是誰》。
維寧書院
2024年11月0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