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爾基曾說過:“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”,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”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,宋代詞人東坡居士的名句“胸藏文墨虛若谷,腹有詩書氣自華”,這就是愛讀書的人的寫照。對于書,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品味,不同的品味會有不同的選擇,不同的選擇會得到不同的效果,書能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,使生活充實。這樣的人本身就是一本書,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,所以說讀書就是人的立身之本。
— 題記
2023年10月08日下午,維寧書院第二十六期讀書會順利舉行,公司員工共修學習了朱曉平老師所著的《道德經(jīng)里的自然哲學》這本書。
《道德經(jīng)里的自然哲學》這本書從“原文”“譯文”“塑品格”“微觀察”四個層面層層遞進。最終是透過“道”來指引我們對自身品格的修煉以及察覺能力的提升。正如曉平老師常說的“人人是老師,事事是案例,處處是學?!?,我們的動機與注意力的方向讓我們不斷地解讀世界,如果能從“道”來解讀世界,那解讀到的每一點都是“道”,這也是從“悟道”到“悟到”的一個心路歷程。
道德經(jīng)中的“知不知,尚以;不知知,病也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”。悟到了每個人需要不斷地察覺自我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問題,提升自我的認知,不斷精進,這樣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和更美好的風景。從“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?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有余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天之道,損有余而補不足。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余,孰能有余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是以圣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”。從中悟到人的自身也需要陰陽平衡,工作和休息平衡,學習和運動平衡,贊美和批評平衡,這個平衡需要我們在過程中不斷調(diào)整,因為對平衡度的把握不靠頭腦的思考和計算,而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;從“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;萬物作而不為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”。悟到春夏秋冬四季額,日升月落一天,大自然有著自己的運行規(guī)律。我們要向圣人學習,懂得敬畏自然,遇事遵循規(guī)律的“道”。
維寧大家庭的伙伴們在“道”中徜徉,不斷的探討、學習。分享大家從中悟到的“道”在自己生活中實踐案例,歡快而又有趣,大家是既學到了,也從中收獲到了處理事情的方法。接下來分享《道德經(jīng)里的自然哲學》這本書中的一些經(jīng)典語錄與諸君共勉。
★用心察覺,當下感悟;
★敬畏自然,感恩謙讓;
★謙讓不爭,無私利他;
★保持謙虛,接受建議(滿招損,謙受益);
★提身修養(yǎng),洗滌心靈;
★淡泊自足,低碳生活;
★寵辱不驚,豁達處世(遇事寵辱不驚,得之淡然,失之坦然);
★韜光養(yǎng)晦,難得糊涂;
★回歸清凈,抓住本質(zhì)(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,抓住人生的重點,才能有持久的幸福);
★學會選擇,懂得取舍;
★縱觀整體,不拘小節(jié);
★樂觀面對,風雨彩虹(請多一點樂觀,相信風雨過后就會見彩虹);
★急不可得,把握節(jié)奏;
★敬畏自然,天人合一(學習自然的孕育萬物而無所求,凡是掌握規(guī)律不著急,道從自然中來,遵循自然、遵循道,方能天人合一);
★道生萬法,因材施教;
★把握好度,不走極端;
★互相尊重,和平共處;
★控制自我,適可而止(遇事要把握好度,不要過度追求欲望,而要在取舍中達到平衡);
★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(點亮自己方能照亮他人,帶著覺察自己的心不斷突破自己,相信突破后的自己也可以啟迪他人的智慧);
★放低姿態(tài),服務(wù)他人;
★縱觀整體,不拘小節(jié);
★退讓而得,示弱而強;
★時常反省,減少貪念(要經(jīng)常反省自己,別貪心,懂得知足常樂,把握好度,知道適可而止。);
★謹言慎行,空杯謙遜;
★心胸豁達,適時沉默;
★居安思危,福禍相依(不要樂而忘形,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;遇見壞事,也不要垂頭喪氣,要相信壞事背后有好事);
★慎終如始,善始善終。
本次讀書會,我們在歡聲笑語中結(jié)束,期待下一期讀書會不見不散。
維寧書院
2023年10月12日